人类最伟大的导师——佛陀
顶礼人类最伟大的导师——佛陀
许多人这样形容老师: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,照亮我们前行的路;像一艘小船,引领我们到达智慧的彼岸;像一位园丁,把我们浇灌成参天大树……
在人类的历史上,出现过许许多多伟大的老师,他们的思想烁古耀今,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这个世界。
释迦牟尼佛,这位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太子,在苦行六年后,于菩提树下证悟成佛,成为了三界导师,直到今天仍吸引着无数人趣入佛门,学习佛法。
那么这位老师,又是怎样教导他的学生呢?
佛教实际上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学科,或者可以说,佛法是让凡夫人通过修学以达到佛之境界的一种方法,因此,佛教就是佛学。
所有的佛教,包括大乘、小乘,显宗、密宗的内容,都可归纳于智悲当中。智悲双运,是整个佛教的精华所在。
我们学佛,就是要学智慧与大悲。所谓的成佛,就是指断尽所有的贪嗔痴烦恼之后,所显现出的原本具备的如来藏之所有智慧与大悲。除此之外,别无他意。
宁玛巴的高僧荣森班智达曾说过,佛教永不改变的定义,就是智与悲。除此之外,没有其他任何解释可以完整地表达佛法的内涵。
如果有人问:“什么是佛法?”则可回答说:“佛法就是智悲。”
学佛是什么呢?就是学智慧与大悲。
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:“我爱我的老师,但是我更爱真理!”同样地,佛经中也常常强调依法不依人,也就是说,学习和研究佛法的时候要相信、依靠正法或真理,而不能依靠人的名声、地位、势力等。要观察此人所说的话是否符合佛法的内容,是否符合事实,符合就可以相信;如果发现其言谈与佛法有所不符,则无论对方再有名声、再怎么样也不能盲目听随。
例如,世亲大师讲解《般若经》的时候,抱持唯识宗的观点,但他的一位著名弟子的见解却超过了世亲大师,是以中观观点解释《般若经》的。弟子站在中观的立场去破上师的唯识宗观点,就是依法不依人的具体体现。
2500年前,释迦牟尼佛诞生在这个世界,证悟了万事万物的真相并引导人们走向解脱;2500年后的今天,我们沿着佛陀走过的足迹,寻找真正意义上的佛——深藏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智慧与大悲。
这,就是这位老师想要告诉我们的珍贵教导。
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原文音频 慧灯之光
释迦牟尼佛节日 | 佛法的最深教义是什么?——佛陀最后的遗嘱